2008年,我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部署,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创新活动载体,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风尚,提高全体市民的整体素质和城市现代文明程度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
1、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全面启动。着眼于提高全体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现代文明程度,市文明办按照“城镇面貌大变样,市民素质大提高”的要求,制定了2008-2010年《承德市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市民素质工程实现“四提高、四增强”的阶段性目标,并认真组织实施,编印了4万册《承德市民文明礼仪手册》,拟定了《市民公约》和《市民守则》并在全市展开讨论征求意见,在全市形成了大力提升市民素质的浓厚氛围。
2、“六创联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着眼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组织实施了以创建文明城市为牵引的“六创联动”工程,召开动员大会,建立健全了领导分包、例会调度、工作报告等有关工作制度,细化分解指标任务,指导协调各级各部门抓好落实,高标准地组织了创建文明城市迎检测评工作,为下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基础。
3、“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广泛深入。以“服务北京奥运、展示承德风采”为主题,围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全面兴起“迎接奥运、情系奥运、参与奥运、服务奥运”的新热潮。先后组织开展了“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文明行走”道德实践活动;在市民中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在司乘人员中开展“文明服务,一路温馨”优质服务竞赛;组织各级各类志愿者队伍开展维护公共秩序、城市绿化美化、环境卫生治理以及救助弱势群体等系列“文明志愿服务”活动。
4、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深入扎实。贯彻落实全省城乡文明生态创建活动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城乡文明生态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把开展城乡文明生态创建活动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现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富民强市“六项行动计划”结合起来,全面启动了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小城镇、文明生态村为主要内容的城乡文明生态创建活动。组织第四批100个村完成了道路硬化、绿化、净化工程,加快了“村民中心”建设步伐。全年市、县、乡镇及各部门在创建文明生态村中投入资金、物资1470万元。54个村镇被评为省、市级文明村镇,2个镇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5、百家示范窗口展示了承德文明服务新风尚。组织协调银行、商贸、卫生、旅游、交通、移动、联通、网通、邮政等100家窗口单位,开展了以“讲职业礼仪,树行业新风,塑窗口形象”为内容的示范行动,组织了22个部门行业参加了优质服务杯、文明执法杯、便民利民杯“三杯”竞赛,市文明委为百家示范窗口颁发了文明优质服务牌匾,优化了服务秩序和服务环境,对10个竞赛优胜部门和行业予以通报表彰。
6、“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开局良好。按照中央、省文明委的部署,我市全面启动了全市未成年人“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文明办、教育局、团委、妇联积极参与组织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试点工作效果明显。全市10余万名青少年参加了中央文明办组织的“我承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集体宣誓和向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学习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未成年人道德模范典型。
7、加强文明单位的建设和管理,文明单位的影响力、辐射力更加明显。强化文明单位建设和管理,发挥文明单位示范引导作用,完成了2006-2007年度全国、省、市三级文明单位申报评定工作,组织召开了省级文明单位现场观摩会,加强了文明单位的日常管理,文明单位的自我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在全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市有 8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有94家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有339家单位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
8、承德移动公司等单位进入全国文明单位行列。承德移动公司、市公交公司、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普宁寺管理处、滦河电厂、承德供电公司、避暑山庄博物馆、避暑山庄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9、平泉县城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县城。平泉县以“三城同创”和“三年大变样” 为目标,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并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县城。
10、以县城宣传文化中心为主体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加强。2008年,市文明办争取上级公共文化建设资金404万元,目前,全市在已建成4个县级宣传文化中心的基础上,2008年又有2个县区宣传文化中心开工建设,1个中心已批准立项,2009年开工建设。
承德市文明办
2009年1月21日